网站公告:

    《82年生的金智英》—过于真实,引起不适

    阅读数:6197 kwansimsim 认证评论员 2019-12-04 收藏
    这部同名小说在韩一经上市就引起狂热销量和现象级话题并被某些人定义为禁书的改编电影,终于和我们坦诚相见

    无论你对本片最初的熟悉或关注是因为《82年生的金智英》小说本身,还是从影片选角最终确定男女主是多次合作电影,并且每部都取得巨大成功(《熔炉》、《釜山行〉)黄金搭档郑裕美与孔刘。但对本片最终的关注点,不可避免的会是“社会话题性”。

    p2571704052.jpg

    相信对本书略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本南韩畅销书接受了多少女性的赞美,就也遭受了多少男性的辱骂。

    它被赞誉为“全面反映了一个女性如何艰难成长的真实写照”也被喷为“女性被害妄想症的科幻巨作”。女主郑裕美也曾因为宣布接拍本片而被极端男粉丝连续数月diss甚至做出剪照片烧照片并上传社交网络的疯狂行为。

    这部“禁书”被拍成电影似乎早就成为必然。

    毕竟善于揭露和捕捉社会痛点的韩国电影早已用无数行动为此证明,更何况这是一本引起“现象级话题”并头顶“年度最佳作者”和“年度最佳小说”无数光环自带流量的作品。

    p2569747787.jpg

    而改编成电影的《82年的金智英》比起原著,似乎少了一些刺痛,柔和了一些锋芒,温柔圆润了不少。可是即便如此,仍旧真实的触目惊心,让很多中日韩的女性观看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本片究竟讲述了什么?

    让我们先走进“金智英诞生之母”,原作女性作家赵南柱创作这本小说的初衷开始。

    333.jpg

    1978年出生的赵南柱毕业于韩国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系——这座被称为“韩国总统夫人摇篮”和“亚洲第一名门女校”的大学。

    提起这所名声大噪走进世界人民视线的大学,必然要归功于“朴槿惠闺蜜门”事件。而梨花女子大学则是本事件的暴风眼。从起初的“未来LIFE学院”AKA“为有钱人提供不平等教育捞金学院”引发大规模的示威抗议到后来的朴槿惠闺蜜之女被扒皮,就可以看出这座女校所教育出的女性持有怎样的品质。

    这所韩国的第一所女子大学,培养出了韩国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CEO,第一位女国务总理和第一位女总统。对韩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领域输出了众多优秀的女性。

    p2569747783.jpg

    但毕业后的赵南柱却有些迷茫“为什么在学校里教导我们的身为女性,我们同样可以成为公司代表、做校长。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工作女人同样可以胜任。但出了社会,结婚生子之后却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看不见的墙,让我四处碰壁。”

    “同样和男孩子一样受到同样教育长大的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这个故事的基调也伴随着这样的疑问孕育而生。

    p2575855407.jpg

    为什么让金智英出生在82年?

    因为在八十年代的韩国,重男轻女的情况仍旧十分普遍。人们的思想却没有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一起腾飞。由于科学进步提供了性别鉴定的便利,在八十年代很多被鉴别出性别为女的胎儿被选择流产。

    那时候的女性从小被教育要“做好自己”,在性犯罪中被惯性“归罪于受害者”,在家庭中的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本片中都有所体现。

    p2569747784.jpg

    发现女厕所中有偷拍装置处在恐惧中的女职员却发现同公司的男职员看到此类照片流传在网络,不仅不提醒却还私下分享传播;

    小时候被变态跟随,却被父亲斥责你为什么选择这么远的补习班?你为什么独自夜晚走在路上?你衣服穿的合体吗?你是不是见人就笑?

    p2570913404.jpg

    作者在走访和采集了大量的这个时代出生的女性所经历的明显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的,只有女性们在成长过程才会遇到的歧视、不公与困境浓缩在了“金智英”一个人身上赤裸裸、血淋淋地展示出来。

    当电影中的金智英在出现了间歇性人格分裂却不自知,回忆与现实不停交融的讲述着每个女性都能在自己身上看到的影子的时候,共鸣实属必然。

    p2571704058.jpg

    而金智英的家庭也是一个现实社会浓缩体。

    原本拥有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追求,不情愿地当起全职家庭主妇却被前同事们各种阴阳怪气的嚼舌根说“羡慕”的金智英。

    不婚族的大姐。性格强势泼辣,曾在家庭经济不好时为了弟妹选择放弃梦想就读读师范。如今成为一个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也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却因为“未婚”让老妈操碎了心,更让典型的七姑八姨各种阴阳怪气的假借关心,实则嘲讽。

    年过三十的弟弟,仍旧受家庭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不管做点什么都被受赞扬,在家族眼中则“还是个宝宝”。

    p2570913511.jpg

    女儿生病了却味引起重视,反而想着给健康的儿子买些中药补补的父亲。

    永远苛责媳妇,认为媳妇为自家儿子甚至整个家族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婆婆。

    虽然爱你,却不懂你的丈夫。

    p2575854890.jpg

    全世界最爱我们,也最心疼我们,永远是我们最温暖港湾的坚强的母亲。

    相信看过本片的大部分人的泪点都在母女间的谈话中被刺中。

    p2570570879.jpg

    “智英啊!做你想做的吧……”

    成为妻子、母亲之后,首先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做你想做的吧!

    除了成长教育和家庭,影片中涉及到的职场性别歧视现象也同样让人压抑。

    p2575830365.jpg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莫过于开着“女人就应该回家带娃”玩笑的理事,却在贩卖产品时知道这类话肯定会被围攻不能写在广告语中——他之所以知道这样的话不能出现在广告语中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三观有问题吗?显然不是。他只是认为我明明是对的,却会因为这些话引起“女权警告”而产生惧怕。可却仍旧肆无忌惮的当着女下属员工的面“认真地调侃”着,毫无悔意、毫不遮挡。

    p2570913408.jpg

    那么金智英的故事只是为了控诉社会中普遍的女性不公现象而发动女权至上或者纯粹攻击男性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p2571704045.jpg

    其实在影片中金智英的老公也是一个重要的存在角色。作为和金智英朝夕相处的人,他是第一个发现妻子不对劲,并积极咨询医生、并更加爱护体谅和帮助妻子的人。虽然他仍旧有不理解妻子的部分存在,但能做到上述内容的丈夫,平心而论现实中又有几人?占了已婚男性中的多少比例?

    那个看似妈宝男的弟弟也并没有对大姐的付出置若罔闻,对二姐的理解程度甚至超越了父亲——他在探望二姐的路上询问父亲“姐姐爱吃什么?”父亲回答“豆沙面包”。买了一堆豆沙面包到了智英家,却被告知“爱吃豆沙面包的是你,我喜欢吃的是奶油面包。”但这个弟弟却亲自挑选了一个姐姐喜爱的礼物,一支刻有金智英名字的钢笔。因为姐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p2571704064.jpg

    对于男性所面临的一些社会困境影片中也有一些提及。

    比如丈夫得知男性也可以申请为期一年的产假在家带孩子,但是这些申请过后复职的男性很容易被穿小鞋、难以晋升甚至会被辞退。

    向妻子坦白很怕失去对方,更怕对方是因为和自己结婚才变成这样样,求妻子配合治疗而哭泣的丈夫……

    包括被智英母亲指责为什么只想着健全的儿子却不想想生病的女儿,默默躲在阳台向公司同事追加订购补药,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并采取行动的父亲。

    这些重要男性角色和所经历的故事在影片中的存在,至少证明作者的初心对这类男性的绝对认可,也充满善意。

    p2570913409.jpg

    而现实中是不是更多的男性更像影片中的“男同事”。

    传播着女性同事的下流照片、对职场行骚扰课嗤之以鼻、高歌着古朝鲜男权至上女奴遍地的“伟大时刻”、对因为孩子公众场合哭闹积极处理善后却刻意指责的那些男人?

    这些现象或个体究竟是“极个别”还是“我也遭遇过”如此普遍,恐怕只有女性自己最有资格回答。

    p2571704057.jpg

    这部在韩国一经上映就成为票房冠军,naver评分女性9.51,男性2.82的两极化差异都是毫不意外的结果。

    女权不是一朝觉醒的和男权不是一朝建立的一样,女权即平权的社会宗旨需要不停的呼吁、引起重视、抗争、并取得胜利。

    p2575855673.jpg

    当故事的尾声中金智英勇敢的在咖啡厅大声斥责嘲笑她是“妈虫”(对全职妈妈靠老公养家的女性的蔑称)的男子时,当她安慰着在婴儿车中啼哭的女儿告诉她“你要像妈妈一样坚强”的时候,当她正视了自己的精神问题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时,当她又拾起了梦想开始将自己的故事写作时,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不要因为性别和身份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存在于社会的价值。

    勇于发声、勇于反抗、勇于追求。

    p2575829457.jpg

    这是故事的结局,也是故事的开始。

    用作者在访谈中提及过自己在影片中最喜欢的场景的一段话来说,“当年幼的智英搬家后,母亲让小姐妹在屋里贴上世界地图,畅聊自己最想去哪个国家的场面。因为她希望告诉所有的女性们“就算不能周游世界,也要明白这个世界过么广阔”。

    而金智英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结局,也同样让我们感到欣喜。首尔市也因为本书的巨大社会影响,通过了一系列称为82年生的金智英法”的相关法案。

    p2570913442.jpg

    最后用当原作者将本书送给韩国时任总统文在寅后,这位总统在发表演讲时借鉴了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希望92年出生的金智英们,能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