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父母皆祸害?这部日剧让人在夏天里感到寒意!

    阅读数:3642 kiwisama 认证评论员 2019-07-19 收藏
    凑佳苗同名原著改编,6位“毒女”以爱之名带来5段“爱的负担”,再现社会派推理中的扭曲人性。

    要说日本社会派推理改编影视大热门,前有松本清张跨越时代被一改再改,后有东野圭吾逢出新作必被改,而女性作家这一块,凑佳苗自《告白》一鸣惊人之后,无疑也在影视改编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本剧就改编自凑佳苗同名短篇集《恶毒女儿·圣洁母亲》,用六话描述了母女、姐妹、朋友、邻居、恋人五段关系,除《恶毒女儿》、《圣洁母亲》是彼此呼应的同一个故事以外、另外四个故事《罪孽深重的女人》、《最好的朋友》、《温柔的人》、《我最亲爱的》都独立存在。

    1.png

    这些关系中有嫉妒、有支配、有自私、有逃避、有妄想,但无一例外,都是“以爱之名”,其中的情感喷发既浓厚又沉重。每一个故事都刻画了一名在世人看来“恶毒”的女性,每个故事的主演卡司也都非常闪亮,寺岛忍、足立梨花、中村友理、仓科加奈、伊藤步、清原果耶都呈现了各有特色的“毒女”形象。

    1-1.png

    凑佳苗拿手的巧妙trick令她们的“恶毒”既出乎意料,却又理所当然,更有着社会派推理常见的深深无奈。当然也少不了精心设计的反转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探讨。

    在第1-2话放出的是与原作同名的《恶毒女儿》、《圣洁母亲》部分,在原作六个故事中,它所描述的这一段关系就独占了两个,其地位可见一斑。

    我原以为它会被放在最后压轴,没想到做了先锋,大概创作团队想靠这个故事打响第一炮吧。确实比起其他几段关系,亲子关系更容易引起共鸣,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的血缘关系往往是人们所有关系中最复杂却又最无解的一种,其中苦辣酸甜,均冷暖自知,难以对人言。

    16.png

    “我都是为了你好。”

    “不要和没有出息的孩子一起玩。”

    “你怎么就不懂父母心呢!”

    3.png

    相信这些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听过。一边说着“为你好”,一边为子女做出各种决定的父母也不少见吧。这个不给做,那个必须做,明明已经长大了,却似乎永远逃不开父母编织的网。

    7.png

    豆瓣曾经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就曾向世人展示了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亲子悲剧。在隔壁日本,这样的父母也有一个和“祸害”类似的称号——“毒親(毒父母)”

    5.png

    “毒父母”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大类,就是过度干涉孩子、支配孩子一切的父母。本剧中的弓香(足立梨花)就是这样一个被母亲处处管制的女儿,对她而言,母亲佳香(寺岛忍)是梦魇一样的存在。

    8.png

    从小到大她都处于母亲“无微不至”的控制之下,小到行为举止,大到工作恋爱,母亲无一不管,一旦她有所反抗,母亲就会用“你就这么想让妈妈伤心吗?”让她感到愧疚,或用“妈妈会恨你一辈子的”压制她。

    10.png

    而这样一位让女儿“瑟瑟发抖”的母亲,在别人眼里却是位了不起的母亲。端庄典雅,以一己之力将孩子抚养长大,并言传身教地将女儿培养成淑女,没让孩子吃过一点苦,是如“圣母”一般的形象。

    12.png

    两人之间早有嫌隙,在母亲又一次干涉了女儿的感情生活之后,作为女演员的女儿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听到别人一句接一句地赞美着母亲,终于全面崩溃了。她当众称母亲为“毒母”,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13.png

    就在之后不久,母亲死于车祸。事故?自杀?是否和女儿的言论有关?在弓香眼中,母亲的死并非解脱,而是用最决绝的方式将女儿永远地控制在手中。在这样的怨恨中,她甚至摔碎了母亲的遗像。也因此,她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毒女儿”。

    这段关系中,到底谁是恶毒的那个人?事实真的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吗?凑佳苗的格局当然不止如此。这里不剧透,仅来探讨剧中呈现出的亲子关系。

    4.png

    第一集为女儿视角,第二集为母亲视角,用两个角度来叙说同一个故事,相辅相成,还用了一个饱受家庭暴力的女孩来反衬弓香佳香的母女关系,绘出了一幅相爱相杀的母女情仇图。

    17.png

    在我看来,这样双视角的展开,正是因为本剧并非想要制造父母与子女间的对立,而是试图去分析在一段关系中,当局者们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的又是什么。每个人都是带着偏见去看世界的,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真相本身吗?

    18.png

    同时本剧也试图去剖析、去解释,为什么有些关系一旦破裂,就再也不能回头。就好比在剧中,反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更能体会到母亲的苦心,母亲也更容易对外人袒露内心。可是为什么能对外人诉说的衷肠,却不能向最爱的人说呢?

    19.png

    同样的,女儿从一开始的百依百顺,到后面的彻底决裂,也都是拒绝沟通的两种极端表现,不去沟通也就意味着,当坏事发生时能将一切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而有血缘关系的人,恰恰就是最容易怪罪的人

    22.png

    这也正是现实中我们和父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相处模式。可以对外人解释的,却懒得向父母、子女解释;能站在外人的立场去换位思考,却不会站在父母、子女的立场上;能给予别人的耐心,却无法给予父母、子女。

    21.png

    当然无论事实如何,也无论动机多么充分,都不是一个人成为“控制狂”的理由。看完这个故事,我不能否认这是一种偏执的“爱”,但不被对方接受的“爱”,真的还能叫做“爱”吗?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沟通”最难,而“控制”则最容易。它看起来是一种最低风险,它最省事、最简单粗暴,效果最为明显,却也是最容易崩盘、最无法修复的。

    23.png

    就像剧中的母亲佳香,她为了把对年幼女儿的一句承诺贯彻始终,选择了最容易实施的方式,“因为我更有经验,所以我说的都是对的”。但这种不容一切质疑的操控,在孩子尚年幼的时候,确实能成为将风雨挡在门外的保护伞,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想要的东西会变,当他们已经能够面对外面世界的风雨时,这把保护伞会在某一个节点变成束缚、变成枷锁,甚至变成仇恨。

    25.png

    可究竟这个节点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呢?这就是很多父母没有把握住的分寸,也是他们总也想不通的地方:“孩子再大,在我眼里不也还是我的孩子吗?”其实子女也是,之所以能毫不顾忌地说出刻薄的话、生出难解的恨,不也是因为面对的是父母吗:身为父母,为什么不能理解我?

    27.png

    说实话,“恶毒女儿·圣洁母亲”中的母女故事,比起“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的某些悲剧,实在是太轻了。但也正是因为彼此都没有真正的恶意却导致了这样的结局,这个故事才更加令人一声叹息吧。当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回头去看,会发现残留下来的,既不是爱,也不是恨,而是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26.png

    而同样偏执的、扭曲的爱,此后还将在另外4个故事中娓娓道来。比起母女间那令人感慨的情感纠葛,不知另外四种“爱的负担”会不会令人在炎炎夏日中感到更多的寒意呢?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