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被禁闭的人性——评《禁闭岛》

    阅读数:56006 nilgazer7577 认证评论员 2014-06-10 收藏

    被禁闭的人性


    ——评《禁闭岛》

    我们通常认为一件事情被压抑太久,等到它爆发的一天,一切都将势不可挡。 骄傲与自卑,美丽与丑陋,快乐与痛苦、富有与贫穷诸如此类一切对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事物,都应该真实的并按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中道”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纵然我们无法打破外在的极端与不均,但至少我们能在内心保持一种建立在真实之上的踏实,我们暂且把它叫做“心理的平衡”又或者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心理健康。但是可惜的是,所谓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打开自己,不是向别人打开,更是向自己打开。这意味着无论是心理的创伤,对他人内心的觊觎,爱与恨的交织,我们都应该向自己敞开心扉,在承认自己对他人爱的同时,承认自己对于他人的恨,在承认自己善良品性的同时,承认自己的人性存在着深不可测的阴暗角落。可是遗憾的是,这一切都需要太大的勇气,更多情况下,我们更愿意以一种伪善友好的面孔面对这个社会,面对我们自己。



    禁闭岛虽然被设置在远离尘世的孤独岛屿,关押着精神分裂的危险病人,暗藏着惨无人道的脑部手术,可是却并没有离我们太远。因为那里关押着的是像我们一样曾被压抑的人性。泰迪绝望的发现自己心爱的人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痛苦的在一个明媚的下午用一颗子弹了解了自己对于妻子爱与恨的纠结。那一刻,原本充实的心突然被挖了一个大洞,无数个担心受怕的夜晚以及被压抑良久的情绪得到了悲剧式的释放。二战的惨痛经历与积攒的心理阴影已经让泰迪不堪重负,然而自己最终却无奈要以同样憎恶的方式结束自己深爱的人。对于泰迪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人生的结束。创伤,足以让一个平常只是遮遮掩掩的人彻底绝望,粉身碎骨。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内心释怀痛苦的能力,虽然诸如像《反脆弱》之类的书告诉我们,痛苦与阻碍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可是总有些痛苦,我们一辈子也无法释怀,于是我们每天都在内心挖着同一个洞,将它深埋,那个洞越挖越深,以至于我们都不曾看见它,事情似乎也没有发生过。然而它们存在着,不但存在着,而且溃烂、腐败、被压抑,时时都在等待着复仇式的反扑。泰迪像我们一样,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将自己一切的不幸化成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历程去消解自己的绝望与痛苦。可是故事终究是故事,美好的梦境也终有清醒的一天,当梦醒的那一刻,当被我们深埋的那些创伤终究要让我们面对与接收的那一刻,我们该怎么去迎接?



    《禁闭岛》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在鬼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手下结局呈现出开放式的角度,但我想无论是阴谋论也好,还是精神分裂者自我的救赎也罢。影片都在展现一个心理创伤患者美好又悲伤的心理情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除了为泰迪感同身受外,是不是能够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我们和泰迪的距离有多远?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心理都有着疾病,但就好像佛洛依德所阐述的潜意识中那样,那些昭然若揭的略显不堪的想法往往被我们在社会总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去蒙蔽,去遮掩,去不便承认。笔者始终认为,内心的平和不是源于你精神境界所达到的层次,不是源于你所阅读的书籍所赋予你的能力,也不是你所达到的地位给予你的踏实,而恰恰是生活的真实。而真实,就意味着我们要略显赤裸的面对人性,面对自己被自己遮掩的人性。虽然很难,但只要努力,我相信我们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和与幸福。



    “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哪个更痛苦?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 影片的最后,爱德华·丹尼尔斯做出了他的选择,也许在清醒的一刹那,心里的创伤像一团烟雾从心底慢慢飘起,那股氤氲就好像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让泰迪选择了放弃。但这不会影响什么,因为人性的种种,都将继续存在于这座禁闭之岛,也将继续演绎在这纷繁嘈杂的荼蘼社会。



    向马丁·斯科塞斯致敬

    文Aaron@人人影视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