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影评】 【YYeTS专题策划组】《地球》纷繁生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

    阅读数:46 梁良 OP 2009-09-28 收藏


    1820年之前,没有人问过地球是如何获取热量的这一问题。正是在那一年,让-巴普蒂斯特-约瑟夫·傅里叶(1768~1830):法国数学家与埃及学家。开始研究地球如何保留阳光中的热量而不将其反射回太空的问题。傅里叶在参加学者团随拿破仑去打埃及战役时患上了粘液水肿——一种让人总是感觉寒冷的疾病。回到法国后,他整年披着一件大衣,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热传递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地球确实将大量的热量反射回太空,但大气层还是拦下了其中的一部分并将其重新反射回地球表面。他将此比作一个巨大的钟形容器,顶端由云和气体构成,能够保留足够的热量,使得生命的存在成为可能。他的论文《地球及其表层空间温度概述》发表于1824年。当时这篇论文没有被看成是他的最佳之作,直到19世纪末才被人们重新记起。
    1895年,瑞典物理学家斯文特·阿列纽斯读过傅里叶的论文后,研究出了第一个用以计算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理论模型。他得出的结果是,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约40%,温度就会下降4~5摄氏度(7~9华氏度),并可引发一个新的冰川期。同理,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的话,温度就会上升5~6摄氏度(9~11华氏度)。他还估计,大概需要3000年的时间来燃烧矿物燃料,才能使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那时小冰川期大概已近尾声,对一个习惯了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寒冷冬天的人而言,天气逐渐变暖似乎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
    短短200年的时间,人类对地球资源肆无忌惮的挥霍和无节制的发展让两位科学家的学说演变成人类未来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温室效应”。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的环境,千万生灵赖以生存的家园,很可能就被一群“搬起着砖头却砸了自己脚”的高智慧生物毁于一旦。
    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纪录片《地球》就向我们展现动物在这一影响下的苦难生活.





    一身漂亮的羽毛,任何形容词都无法修饰它漂亮的外表。美丽的歌喉,绚丽的舞步让人类最出色的艺术家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曾经有一个美丽凄凉的传说:有一种鸟,在他出生时就没有脚,所以他不能休息,只能一刻不停的朝太阳升起的地方飞翔,直到体力耗尽,他就撞在荆棘刺上,发出一声欢鸣,那欢鸣和他的鲜血却化成另一只鸟,继续向太阳飞行。这种鸟叫极乐鸟。
    漂亮的羽毛也给极乐鸟带来了杀身之祸——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用极乐鸟的羽毛做举行仪式时用的头饰。当人们开始出口羽毛时,极乐鸟遭到了过度捕杀,现在它们已经濒临灭绝了。
    听着极乐鸟美丽的歌声,欣赏着华丽的舞步,看着他快乐的追求者心爱的雌鸟,希望他能永远快快乐乐的美丽下去,地球上永远萦绕着极乐鸟天籁之音。


    ]这是一种伟大的鸟类,一种能飞越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伟大鸟类。
    当一只只蓑羽鹤,乘着瞬间即逝的上升气流成功飞越珠穆朗玛峰时,我感觉我的血液也沸腾了,这是一种多么神奇伟大的鸟类啊!珠穆朗玛温度极低,气流强烈,就是最出色的飞机驾驶员,也未必有胆量飞越珠峰,而就是这么一幅幅血肉之躯,却一年又一年把世界最高峰飞越。
    《宋书·五行志》载:“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十月,知润州程文庆献鹤,颈毛如垂缨。”是蓑羽鹤在历史上的唯一记载。我国已将这种鹤列为二类保护动物,现仅存16万只。 蓑羽鹤容易驯养,齐齐哈尔市的扎龙和吉林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已进行了人工驯养并获得了成功。希望他们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繁衍生息,早日摆脱灭绝的局面,珠穆朗玛峰不能缺少蓑羽鹤,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地球的风景是美丽的,但是想在这美丽家园生存下来,对每一种动物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弱肉强食,每天都在上演着。对于现在的人类,这或许看来有些残忍,有些血腥,但这不代表我们的世界就那么波澜不惊,只不过我们的“弱肉强食”换了一种方式,有些含蓄但是一样触目惊心!
    大自然是残酷的,对于王者也一样。《地球》中,一对落单的大象母子用它们的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适者生存。大象,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庞大的身躯,锋利的象牙,力大无穷,可以说它是陆地的王者,狮子等凶猛的动物也要让它三分。可是在非洲草原上,随着夜幕渐渐降临,大象的视力也在逐渐下降,而周围的狮子却拥有很好的夜视能力,白天不敢有非分之想的它们开始蠢蠢欲动。终于,这对可怜的大象母子,倒在了狮群的尖牙利爪下。不能适应黑夜,让王者也成为盘中餐。





    北极的王者,它处在北极生物链的最高层,但是飞快减少的冰面,让这位陆地王者几乎“无地自容”!科学家也在北极首次发现被淹死的北极熊,更确切的说是活活累死的北极熊,因为它无冰立足。没有了冰面,北极熊就失去了捕食海豹等食物的有力场所,捕食将越来越难。
    《地球》就为我们记录了一位北极王者的悲壮故事:面对越来越薄的冰层和飞速消失的冰面,北极熊几乎无力捕捉到海豹,在冰面上越走越远的它,已经精疲力竭了。如果不能找到陆地,它将面临淹死的危险。饥饿也在困扰着它,饥不择食的它,决定冒险向危险的海象发动攻击。海象是一种危险的动物,强壮的成年海象用它们的獠牙能造成可怕的伤害,在北极这个恶劣的环境中,受一点点伤害对于北极熊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它别无选择!可是很遗憾,面对体积庞大,表皮坚硬的海象,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的它无功而返,只能无力的卧倒在地上,看着海象群一点点的离它远去,死亡一步步的向这位北极王者走近,阵阵的寒意也涌现我心中!




    经济学有个“浮萍效应”,内容如下:
    村头有个池塘,那是从村庄到田地的必经之路。
    一天,池塘的水面上有了一粒浮萍。没有人发现。
    浮萍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天复制一倍。
    第二天,就变成了两粒。还是没有人发现……
    第三天,四粒。依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虽然几乎全村子的人每天都从这个池塘旁边经过。
    第四天,八粒。 第五天,十六粒…… 直到有一天,浮萍覆盖了整个池塘,全村人都知道了。
    在全村人都发现池塘长满浮萍的前一天,浮萍的数量还仅是1/2个池塘。只有不到10%的人发现它;
    再前一天,仅是1/4,只有不到5%的人发现;
    再前一天,仅是1/8,只有不到3%的人发现……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总是习惯观望,等待风险化去、水落石出。可是,事态明了之时即为“浮萍长满池塘”的最后一天。我们看到了,大家也都看到了,已无机会可言。
    提前一天发现浮萍的人,如果采取行动,会多一倍的机会。
    提前两天发现浮萍的人,如果采取行动,会更多一倍的机会。
    如果把“浮萍效应”放到环境学上,你会发现保护环境,要风秒必争,刻不容缓!
    地球的环境比作一个池塘,温室效应比作一片浮萍。每过10年,温室效应的影响扩大一倍。
    第一个10年,影响到地球环境的1%;
    第二个10年,影响到地球环境的2%;
    第三个10年,影响到地球环境的4%;
    第四个10年,影响到地球环境的8%;
    第五个10年,影响到地球环境的16%;
    第六个个10年,影响到地球环境的32%;
    第七个个10年,影响到地球环境的64%;
    第八个10年没有到,地球的环境已经彻底破坏掉了。
    影响太小的时候,没有太多人去关注,但是事态扩大后,留给我们纠正的时间很短暂,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累计起来的影响会在很短的时间发挥出巨大的破坏力,如果上面的假设时间用天来计算,六天的造成的影响,仅用两天就爆发了,人们还在安慰自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时,残局已经不可收拾了!所以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早行动一天,就会早一天出现转机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