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现实医疗剧的逆转——《最强名医2》

    阅读数:8642 thomas0919 2013-08-23 收藏
    文 thomas0919@人人影視


    或许很多人都在惊讶,夏番第一轮的冠军,居然不是来势汹汹的日《半沢直树》,不是人气大旺的月《Summer Nude》,更不是主打怀旧的水《庶务二课2013》,而是这部《最强名医2》(以下简称“《名医2》”)。以上几部吸睛日剧的收视相当接近,且都在18%左右,堪称夏番难得的奇观(夏番作为一年日剧中收视最差的一季是普遍的共识),但《名医2》还是不折不扣地赢了,说它是大黑马,有点冤枉。既然是该系列第二季,能有续作就说明口碑和收视都有相当的基本盘。作为福田靖得意的医疗脚本,《名医》系列是正统的现实医疗剧,神乎其技的技法和过于浮华的煽情都被刻意隐去,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甚至喜感,很难想象,以正统剧可以避开《白色巨塔》那样的森严压迫,把理说得那么有趣而自然。

    深藏功与名

    近年来,作为铁板的医疗剧似乎走入了歪门邪道,太多的神棍外挂,让观众不但“忌口”也开始“重口”。第一季《名医》播出时,笔者也曾纳闷,扯着这么大一面旗子,为何相良的手术画面到了删繁就简的境界,手术有多厉害完,全变成了“嘴炮”演示。没有神医“变身”的桥段,对很多观众来说是失望的,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起朝田龙太郎(《医龙》系列)的锋利与招摇,相良医生是收敛到极致的,反而更容易将故事该有的现实化风格突出。换句话说,善于将自己的实力化为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真正的把”功“深藏,正是相良的过人本事。作为真正的名医,举手投足都平易近人的相良,总是在成就他人的”名“。最大”得益者“,自然便是森山医生。作为现实医疗体系的缩影,森山对功名过于浮躁,对技术过于自信,对自尊过于保护。相良便将成名的机会统统丢给他,看似是”让名“,其实只是让森山体会为功名所累的感觉,被推到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往往让森山的小算盘统统失效,只能乖乖就范。

    既然说到了“深藏功与名“,我们便渐渐接近了这个故事的内核。在大学医院有过3000例以上手术经验的相良,是不折不扣的名医,却空降到这个民营小医院,图的不是名,谋的不是利。这种仙风道骨的人设,只有一件事可做——点化。点化这个动作看似不少医疗剧都在做,《医龙》里朝田对伊集院也有不少的“震撼教育“,细细看来,这也只是一种为突出主人公自我价值的、对他人的空虚教育。且看从第一季到第三季,伊集院被骂过以后,先由懦弱变坚强,而后又变回不自信。来来回的反复,纯粹是为了剧情需要,这样一个被教育者,最终成就的是教育者的功与名,如同站在Team Dragon 最前面的永远是朝田一样。这谈不上是点化,点化就不该把聚焦灯往自己身上拉,这个部分其实是校园剧的强项,注重生徒互动,突出每个学生个体的状况,及学校本身的”空气“。或许你会恍然大悟,《名医》系列其实是在默默植入”生徒剧“的内核,相良是个不起眼的老师,堂上综合医院是个”病入膏肓“的”学校“,外科室则是一堆成绩优秀的”不良学生“。比起生徒剧中天然的身份优势,医疗剧中的相良,完全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老师模样,也没办法对同僚指手划脚,他只能默默地教、生动地教,甚至还要寓教于乐。低调与微笑,是他最好的保护伞,看”学生们“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于是,相良不需要像其他名医那样,时时拼”刀“,集集遇险,他的工作是让别人成为”名医“,而且是真正的”名医“,这便是授人以渔的梗。

    现实也可以不“现实”

    医疗剧如果现在不“开挂”,不做成“神话、特摄、偶像医疗剧”,存活就成了问题。以现实医疗剧的顶点——《白色巨塔》为代表,《救命病栋》系列,甚至《Code Blue》系列,《医疗实习生》等,都在以辛辣的现实讽刺医疗制度的陈腐,但有营养不代表“吃口“好。《救命病栋》仅靠一贯的口碑和观众的念旧情结来维持收视,《Code Blue》系列死拼人气偶像间的”打情骂俏“来稳住基本盘。一说到正经话题上,就苍白无力。诸如”医生是无错的“,“医生任劳任怨、做牛做马”,“医疗制度猛于虎之类”的现实控诉,听上去变扭其矫情。这样的负面观感,本质上是站在医生的角度来说事,因为患者抱怨的对象,首先是医生而不是制度。在医生的眼里,最不满的才会是制度。说白了,观众对于这类“自我洗白与表扬”的医疗剧,变得越发不耐烦,诚然,这就是医疗体系的现实,但你的现实不是观众的现实,对这种题材心有戚戚焉的受众,晚上估计也在医院值班,不太可能为收视添油加柴。

    于是,说到正题,观众需要的现实是什么样的现实?毫无疑问,那就是站在病患角度的医疗现实剧。在病患的眼里,医生是不是能耐心听我讲话,能不能别用各种医学术语来诓我,能不能果敢地承担起医疗过失的责任,才是最大的现实。以这样的标准,《名医》系列是不负“现实“二字的,森山医生为代表的外科室,其实就是民众眼中对于名外科医生的观感——自怜与自大的矛盾综合体。所谓”自怜“,是指这些名大夫们,总觉得病人和家属都是”怪兽“,没人能了解他们的辛苦。”自大“,则是因为带着”受委屈“的心理,让他们对患者显得过分”傲慢“,医学术语满天飞、不容他人质疑的自尊心时时作祟。不断恶化的医患关系,是医疗现实中的现实。比起神乎其技的医术,真切的笑容与安慰,更是患者需要的。这也是故事为何隐去过多的手法渲染,突出人文关怀的原因。相良作为”名医“,要展示的和要教化的,是如何对待病人的诉求,以及如何提高医生自我的修养。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现实剧,比起”发牢骚“的医疗剧来说,是相当讨巧,相当令群众”喜闻乐见“的。

    无论如何,现实都是沉重的代名词,观众总要准备好随时咬牙切齿与撕心裂肺。如果没有恢弘的故事架构与人设,这样的沉重往往会先压死编剧自己。《名医》系列,其格局完全无法和如此大的剧名相匹配,但福田靖的手筋在于以小见大,把现实变得“非现实“,让故事以喜剧化、幽默化、轻松化的方式呈现,就效果而言,这是奇招,相当成功。任何一个编剧都知道,现实描写的要义,在于对人物要摒弃”脸谱化“的刻画,善恶因由,都要有自然而真实的转呈与过渡。《名医》则反其道行之,森山医生、高泉医生、佐佐井医生,都迎合了观众对于”不良“医生的观感,是高度脸谱化的。尤其是森山医生,医术出色,人格却显得”幼稚“,福田刻意在这个主要角色添加了”孩子“的成分,面对医院院长,也就是森山的姑母,这个”孩子“的本性相当强烈,甚至有原地打滚卖萌的感觉。对森山的刻画相当成功,其幼稚的一面,不但给故事增加了浓重的喜剧色彩,也成就了相良”点化“的基础。《名医1》,作为故事的开端,让作为医生的森山得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训练和进步,《名医2》则提升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森山是否有足够的”心智“成为一名院长呢?这一点,让内科医生皆川,及整个医院的护士阶级,甚至他的姑母院长,都相当头疼。与低龄幼稚化的外科室相比,非”名医“范围内的医护人员,在医院反而是爱岗敬业的,这也细分了内部的阶级差异。作为能在一线接触到病人,真正与病人感同身受的护士,她们拥有”名医“们所不具备的耐心与细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对比点。森山对于名医的认知,仅在于”名“,而不在于”医“,相良对他教育的手段,是棍棒混合糖果的方式。文攻武喝加威逼利诱,让森山相当吃不消,某种意义上说,观众喜欢看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比起冗长的、布道大会式的说教,看着森山被折腾的”死去活来“,无疑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如果只聚焦于相良,那么《名医》系列是个不现实的故事,一个待病人如初恋、对同僚如仇敌的神医,实在太过虚幻。但细品每个角色,会觉得真实,觉得你遇到的医生也大抵如此,遇到的烦恼与状况也多半这样。用一个虚化的、飞仙的名医角色,让其他医生回到“现实”,去处理如何面对“现实”中病人的真实诉求,是本剧的特色,出世与入世的来回穿插,反而让质感和真实感达到了无可挑剔的比例。看着相良时而温暖时而狡诈的微笑,你会明白,他还有新招让森山就范,这便有了再次让人期待的理由。



    PS:本文亦發表於實體雜誌《電視劇》之日劇專欄上,轉賬請註明,感恩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