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影评】 《守望者》:拯救自己,守望人性

    阅读数:413 梁良 OP 2009-07-21 收藏

      “守望者”Watchmen本是DC公司的一支英雄团队,他们分别由罗夏、丝鬼、夜枭、法老王、喜剧演员与大BOSS曼哈顿博士等组成。1985年,冷战结束前夜,美国纽约街头凄冷而阴郁。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英雄反被人们放逐。电影一开始便以日记的形式交代了1985年10月12日,身为“守望者”成员之一的喜剧演员被人从楼上扔下摔死了。本已被迫隐退多年的几名“守望者”再次聚到了一起,调查这起谋杀案。然而,调查显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谋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阴谋……
      
      守望者一如之前的很多美国大片一样,改编自漫画,这次是艾伦•摩尔曾获雨果奖的著名同名小说漫画。《守望者》系列漫画最早出版于1986年,一经出版就被公认为是美国漫画的巅峰之作,对日后《蝙蝠侠》等超级英雄的漫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品质,它和《飘》一起获得百佳英文读物;论内涵,这部图形小说甚至拿了雨果奖;论人气,则属于边缘漫画人物。
      
      改编漫画题材的电影当下多如牛毛过江之鲫,比如非常卖座的《蜘蛛侠》《蝙蝠侠》《神奇四侠》,还有原著非常经典、电影异常LJ到底线的《七龙珠》。但是《守望者》却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原作者艾伦•摩尔曾经说:这部作品(指《守望者》)是无法改编成电影的。



    同样是漫画,为什么偏你的不适合改编成电影喃?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走进电影去寻找答案。
      
      电影开篇运用了历史镜头片段剪辑叙事的手法,交代了40年代到80年代守望者团队由发展,巅峰到没落到几近消亡的历程。伴着鲍勃迪伦的名曲《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重温了当年的“守望者”战队从人人敬仰的英雄,到被谋杀、被关进精神病院、人们排斥蒙面英雄、政府下达禁令……这种重温历史的叙事镜头同样在《金刚狼》中出现,讲述金刚狼与剑齿虎兄弟历经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二战、越战,浴血而生。由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糅合数个时代发生的故事,因此每个时代只能以其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涵盖这一时间段。同样每个时代之间要实现无缝结合,时代之间的转换穿越不至于生硬与突兀,就要有良好的衔接手法,这样才能使整体脉络呈现出整体性,同时具有沧桑感,厚重感。这种历史性、人文性十分的光影叙事手法让人徜徉在历史长河中,似旁观,似身临其境,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有了这段背景资料的铺垫渲染,随着这种昏黄暗淡的光影色彩、氤氲的怀旧气息的慢慢散去,正史正式拉开,因为是改编于漫画,导演利用逐镜照搬的拍摄手法完成了原著《守望者》的宏大叙事。逐镜照搬,是尊重原著的表现,也是此类改编电影最为高明的一种拍摄手法。因为改编漫画的电影的观众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原著漫画的忠实拥趸,其票房号召力,吸引力很大程度源于漫画粉丝对于原典的认同与怀恋。很难想象“挂羊头卖狗肉”的电影带给影迷的失望与伤害。当然本着娱乐精神走进电影院的人除外,一部娱乐无厘头至死的《赤璧》凭着高票房的业绩荣膺08—09年度电影巅峰之作,不知道多少人会真心为他第二次走进电影院。一部不值得看几遍的历史片,终归太过商业,太过浮华,太过玩世不恭。
      
      当然重现与还原原著,应当是每一部改编电影守住的底线,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形神兼备”,通常做到形似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把握原著的灵魂,即是“神”
      
      的蕴育。像蜘蛛侠、钢铁侠,它们不是选择某一部漫画改编,而是选择某个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只是忠实漫画设定),所以即使没看过漫画的人也能看得很HIGH;而《守望者》不同,这部影片是对原书的忠实照搬,而原作本身就是一部非看上好几遍不能理解的作品。
      
      举一其中一守望者成员——曼哈顿博士为例。
      
      他是书中唯一一个真正有超能力的人。不过他的超能力是一次实验失败的副产品。他的能力包括:超级力量;心灵感应和心灵传送;控制物质的分子活动;透视眼等。凭借这些能力,曼哈顿博士认为自己比任何人类都优秀。奥斯特曼曾为政府工作,帮助他们避免遭受核打击(因为他可以凭借心灵感应来控制和摧毁来袭的导弹)。1985年,人们开始认为曼哈顿博士会导致更多人得癌症,再加上那个时代英雄开始被人们放逐,于是奥斯特曼被迫离开地球前往火星。在几次返回地球后,奥斯特曼最终决定了永久的离开他的家园----地球,还有他所憎恶的人类。在片中他是个高大的、浑身赤裸悬着大吊的蓝盈盈的家伙。
      
      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苏俄核战争一触即发,如果核战争真正爆发,那将是地球的一次浩劫,一次危机。法老王为了避免苏俄核战争,故意制造出曼哈顿博士覆灭几个大城市的小代价转移苏俄之间的仇视矛盾,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转嫁为人与超人(曼哈顿博士)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使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类重新团结起来,抵抗外力对于自身的侵害。
      
      影片中论及苏俄冷战有很精辟的一句话这样说到:“两国之间矛盾不是什么扯淡意识形态的差别,而是在能源有限的环境下为争夺能源,掠夺能源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仅是几条输油管道,就可以动不动用毁灭地球,同归于尽的效力来走极端路线,这是否值得我们人类这样做。但人性如此,利益攸关。
      
      夜色降临,昏暗的街道,那里有抢劫、强-奸、虐杀……这里的暴力与血腥,惨不忍睹,这是人类残害同类的世界,这些场面让人愤怒、不满、绝望。对世界绝望,对人类绝望。于是“守望者”们带起面具,不需要通过收集证据,逮捕讯问等警察合法程度,用最直接的方式以暴制暴。于是悖论产生了,“守望者”的这种暴力是否合法,是否违背人性。于是人们对“守望者”产生怀疑,憎恶,要求他们摘下面具,不享有特权。于是矛盾逐级放大,本为化解矛盾,消除丑恶的的守望者自身又身陷囹圄,被人性困扰。本为拯救人类,却也演变成拯救自己。
      
      人性,是一个恒久亘古的哲学命题。反映人性的影片一般让人看后都十分沉重。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比如《活着》与《霸王别姬》。同样《守望者》原著本着守望人性的角度,对整个人类,整个人类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人类如何扬弃又有谁来控制我们人性中恶的一面?我们究竟需要不需要超级英雄?即便是成为了超级英雄,是否真的无拘无束,可以肆意妄为?那这种超能力带来的将是灾难还是福音?”
      
      凡此种种,都要在这短短的3个小时影片中,用有别于文本媒介的光影媒介给予展现与参透显然是不现实的。正如原作者艾伦•摩尔曾经说:这部作品(指《守望者》)是无法改编成电影的。道理自在其中。当然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也正因为如此,对这部片子的反应非常两极化,喜欢的说非常好,其他人则说一无是处(因为看不懂)。又可以说这是一部百分之九十的人不喜欢(因为不想看懂),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喜欢的影片。
      
      不论口碑票房如何,作为一部守望人性,人类自身反思反省的影片,是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好看”与“不好看”来盖棺定论的。


      
      链接影片小知识:
      
      罗夏(墨迹)测试
      
      罗夏墨迹测验是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投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个人面对不明刺激时,会将其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反映到刺激上。因此分析个人对不明刺激的反映,就可以了解到个人的一些人格特点。罗夏墨迹由10张墨迹图组成,包括黑白的和彩色的,通过被试对墨迹的自由联想,判断出被试的一些人格特征如思维特点、内外倾等。由于罗夏墨迹的测验材料没有明确意义,受测者可以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且不知道测验的目的,所以与其他测验相比,更能够得到全面与真实的资料,但是这种测验对主试的要求则非常高。

    相关讨论

    评论